母豬第一胎要生產時是什么癥狀一、乳房及乳汁變化 1、分娩前15天左右,母豬乳房逐漸從后向前開始膨大,乳房基部與腹部之間有著較為明顯的分界。 2、分娩前7天左右時,母豬乳頭呈八字型方向逐漸向兩側分開。 3、分娩前5天左右,母豬乳房迅速膨大、豐滿,兩側乳頭外漲明顯,顏色鮮紅發亮。 4、分娩前3天左右,母豬的乳頭可分泌清亮乳汁,雙手觸摸乳頭有熱感。 5、分娩前1天左右,母豬分泌出非常濃稠的乳汁,以黃色為主。當前部乳頭擠出乳汁時,24小時內產仔;中間乳頭擠出乳汁,12小時內產仔;最后一對奶頭擠出乳汁時,約4-6小時內產仔。 二、外陰部變化 1、分娩前1天左右,母豬的陰門逐漸腫大起來,顏色為紅紫色,陰門內還會逐漸分泌出粘液。 2、分娩前6-10小時左右,母豬外陰部十分腫脹。 3、分娩前30-60分鐘左右,母豬陰門流出淡紅色或淡褐色的帶血黏液。 三、行為變化 1、分娩前6-10小時左右,母豬起臥頻繁、坐立不安、銜草做窩。若無草可銜,常用嘴部拱地,前蹄扒地呈做窩狀。 2、分娩前2-3小時左右,母豬極度不安,呼吸非常急促(呼吸次數每分鐘大約從25次增加到80次),不停走動,且小便較為頻繁。 3、分娩前1小時左右,母豬躺下,尾巴擺動,四肢伸直(1.5小時以內產仔),用力努責。 母豬產后嘚瑟怎么回事母豬產仔后嘚瑟應該是天氣有點冷,要么是身體虛弱,增加營養,提升溫度,注意觀察。 母豬臨產表現是怎樣的觀察母豬的臨產時征兆可采用“三看一擠”的方法。 一看母豬乳房是否膨大有光澤、因母豬在臨產時,乳房是膨大有光澤的,兩側乳頭呈外八字形向外分開、乳頭有滴出乳汁跡象,此后不久就要產小豬了。 二看是看尾根;母豬臨產前,尾根兩測下凹、陰道外陰松弛、陰唇紅腫。 三看是看母豬臨產行為表現;臨產前母豬食欲減退,表現起臥不安、在圈舍里來回走動并叼草絮窩,這種行為出現后一般在6~10個小時左右就要分娩了。 母豬陰門有粘液流出,“頻頻排尿、產仔就到”。 一擠是擠乳頭;一般情況下,母豬腹部前面的乳頭出現濃乳汁后,大約在20個小時左右就可能分娩,中間乳頭擠出乳汁時大約在10個小時左右就可分娩,后面乳頭擠出乳汁時應在3~6個小時即可分娩。但以上時間不是絕對的,由于在飼養母豬當中與飼養管理及喂料、品種、體況有直接關系。判斷母豬產仔時間比較準確的方法是,當用手輕輕壓母豬任何一個乳頭時都能擠很多的乳汁出來,說明母豬馬上就要生產了 母豬的異常發情有哪些表現引起發情不正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 1、飼養管理因素 母豬過肥和過瘦,缺乏運動,光照,營養不良(蛋白不足或氨基酸不平衡,維生素礦物質不足等)。 后備母豬在第一胎哺乳過程中,出現了過度哺乳的現象,從而使母豬子宮恢復過程延長。 沒有受到公豬的相應刺激,可用公豬追逐爬跨或調到離公豬圈近的圈舍,一般約有近一半的母豬在調欄后的10天左右出現發情癥狀。 年齡與胎次,母豬年齡大未達到絕情期,未老先衰,即出現不發情或發情期不明顯。 初配體重,據觀察,體重在120公斤~130公斤初配產仔數較高,斷奶后乏情發生較少,斷配間距小,此時斷奶當日注射PMSG或PG—600,一般約有80%以上的豬在7天~8天內發情。 2、玉米赤霉烯酮(F-2毒素)對母豬的影響 玉米赤霉烯酮(F-2毒素)主要由禾谷鐮刀菌產生,存在于玉米、麥類、高粱、稻谷中,主要危害豬的生殖系統。 臨床癥狀:豬群發生F-2毒素中毒的臨床癥狀隨接觸劑量和豬年齡不同而異。①玉米赤霉烯酮可引起初情期前的后備母豬陰道炎,分泌物增多,外陰紅腫,出現假發情;早熟性乳房發育,乳腺腫大;黃體滯留、不發情。②斷奶后母豬發情延遲,返情率上升,發情不正常,屢配不孕或假懷孕現象;長期飼喂則引起卵巢萎縮、發情停止或發情周期延長。懷孕母豬出現胚胎早期死亡或胎兒畸形,引起流產、死胎、產仔數減少(產仔數可減少0.8頭~1.5頭),嚴重時直腸、陰道、子宮脫出。③哺乳母豬飼料采食量減少、泌乳量下降,仔豬斷奶體重輕、不好養、抗病能力低。斷奶后母豬發情延遲、配種率不理想,部分屢配不孕;受胎率可下降12%左右,母豬可用年限少。母豬卵泡變性,淘汰率偏高,使用年限縮減。 解決方法:母豬飼料長期添加高檔脫霉劑,因為只有好的脫霉劑才能有效吸附霉菌毒素,并且不會對飼料中的維生素產生影響,從而不會出現由維生素缺乏引起的繁殖障礙。建議使用中威紐曼星,每噸飼料添加1公斤。 3、母豬內分泌異常 如卵巢囊腫、持久黃體時母豬也不發情?;加新雅菽夷[的病母豬多肥壯,發情周期紊亂。個別豬性欲亢進、頻繁、不規則、長時間持續發情,達7天~10天(慕雄狂),這些豬外陰充血、腫脹,常流出大量透明黏液分泌物,但屢配不孕或個別受孕,但產仔多在7頭以下。此病多數都是斷奶豬,后備豬很少發生卵泡囊腫。一側單個小囊腫也許不干擾發情周期,有的也可受孕,但是母豬排卵數以及胚胎存活率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。黃體囊腫的病母豬臨床表現為缺乏性欲,間隙或長期的不發情,容易誤認為懷孕。 卵泡囊腫應用垂體促黃體素(LH):雖然此藥是傳統用藥,但實踐證明現在仍然是治療卵泡囊腫的良藥,應用LH100IU~200IU,肌肉注射2次~3次。LH可用絨毛膜促性腺素(HCG)代替,用藥量為每頭500IU~1000IU,肌肉注射2次~3次。LH或HCG可促進囊腫的卵泡黃體化,注射后14天注射氯前列烯醇鈉,將敏感期間的黃體消除,可促使新一輪發情周期的開始。 黃體囊腫可用前列腺素(PGF2α)及其類似物:PGF2α對黃體有強烈的溶解作用,目前國內常見的PGF2α類似物有氯前列烯醇鈉(PG-CI)和律胎素等。氯前列醇鈉肌注為0.1毫克~0.2毫克/頭,律胎素1頭份。 4、傳染病和寄生蟲病 許多傳染性疾病如豬瘟、陰性藍耳、布氏桿菌病、沙門氏菌病、細小病毒病、支原體病、衣原體病、乙型腦炎、陰道滴蟲病等均可造成流產、木乃伊、胎衣排出不全而導致斷奶后長期不發情。 解決方法:定期給母豬做保健,預防疾病,可每噸飼料添加中威銀翹散1000克、妙立素125克、威普健500克、中威聚能星500克,每月連用7天;對于已經出現發情不正常的豬群,可以按照每噸飼料添加雅博3000克、利呼寧1000克、中威聚能星500克,連用7天~10天,效果明顯。 當然還有一些屬于先天性因素:生殖道畸形,這種母豬的胎兒,在子宮內發育有障礙且發育異常。這種母豬一般不會性成熟或不能正常發情;卵巢發育不全,小母豬長期患慢性呼吸系統疾病、慢性消化系統疾病、寄生蟲病等易發生卵巢發育不全,從而導致不能分泌足夠的激素而不能引起發情;兩性畸形,從外觀看上去像母豬,但實際上這種“母豬”具有公豬的性腺——睪丸,對這幾種情況應及時淘汰。 母豬感染非洲豬瘟的癥狀一般染病多數都是從母豬開始,發病第一天,母豬體溫在38.5℃,精神比較好,食欲比較差。等到第二天,母豬體溫升高至41.5℃,臥地不起,全身打顫,耳尖呈紅紫色,肚皮發紅,糞便比較干燥。第三天母豬體溫在40℃左右,眼圈發紅,肚皮顏色變深,整個耳朵呈灰紫色,屁股呈紅紫色,糞便帶血,呈算盤子型,第四天就會死亡。 母豬懷孕三個月以內會全部流產,懷孕超過三個月的母豬,初期不吃食物,后期也會流產。其次,有個別的會吐黃水,體溫在41.5-42℃之間,糞便干燥,耳朵、肚皮以及后屁股都會變色,只要體溫下降馬上就會死亡。一般發病4天左右就會死,慢的8天左右死亡,死時都是趴臥姿勢。 待產的母豬產期會延后2-3天左右,在生產時會有比較反常,不停的蹭后陰,導致大出血死亡,極個別的順利產仔之后死亡,還有的產后第四天才死亡。 母豬在產后半個月以上免疫力比較低,一般斷奶以后就發病了,沒斷奶的只是延緩了發病時間,據臨床數據表明,如母豬在產仔后43天左右還沒斷奶也沒發病,小豬就會死亡1-2頭左右。 母豬懷孕3個多月的發病期比較晚,精神比較好,不怎么吃食物,大概4-5天以后身上就會呈紅紫色。 育肥豬發病初期會開始打堆,體溫在41.5-42℃之間,與流感癥狀有些類似,個別有些喘,第二天打堆比較明顯,打退燒針有所緩解,耳尖往外翻,身體發紅,食欲還不錯。 第三天不怎么打堆,身上出現密集出血點,發紅嚴重,食欲還好,渾身打顫,打針治療以后,針眼流血不止,肚皮干癟,耳朵呈紫色,屁股發紅,還會出現尿血,拉黑便的現象。高燒不退使用板藍根與柴胡效果更好。 保育豬發病癥狀不是太明顯,全身慘白,肚皮黃染有紫斑,病豬的表現都不太一樣,死亡時大多數耳朵都不會變色,渾身發軟。 母豬產后幾天拉大便母豬產后3天拉大便,正常情況下,母豬在產后大概3天左右不拉大便都是正常的情況,可以在豬的飲食中適當添加青菜和雞蛋等營養物質。促進排便。 |